好久沒覺得月亮是這樣的美了。
   花了五、六個鐘頭在圖書館,不停地在傳記與方志裡尋找那些幾近
被歷史洪荒沖刷淡了的人影,相當地累。在過往的文字裡,費力地用
自己的理解與想像攪動那些死去的魂魄。
    是所幸吧?再怎樣的辛苦激動和世故不堪,隔了百年,化作文字;
又隔了文字,再怎樣的辛酸臭味也多了點書香。
   像是終於脫困似地離開圖書館,離開那些古老的耳語,初秋的夜晚
清涼。
   一抬頭,整個心頭如滌:月亮,是非常潔白清亮的,是的,「皎潔」
。再也沒有比這舊窠還能貼切地描繪。
   月亮是伴著松樹枝葉的。
   纖細而根根分明的黑色松葉,交錯盤疊或兀自端伸,月亮就這樣
掩映在其中,真的很美。
   「明月松間照」,真的是這樣的景色。
     初十八,月亮圓得不全了。可是還算圓呼呼的,縱使缺了一抹。
 這圓圓的月,亮得乾淨澄澈,與根根如針般的松葉黑影有著形體與光暗
上的對比,相映成趣。難怪松間賞月被以往的文人喜愛,倒不全都是為
了清高的附庸風雅吧?突然忍不住感謝起我們學校多種松。或許,當初
會選擇多種松樹,本來便帶著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學的觀點使然。這是一
種文化傳承的方式,可是我今天(嚴格算是昨天)才親身感受、親眼見
到「明月松間照」這句唐詩的美與景。所以方式是多少有效的吧?
    方才慶幸暫離了湮煙的古老耳語,此刻卻感謝了起來。大概是因為整
心神還多少渾渾融融在百年前,尚留一絲過往的氣息。現在卻能巧遇這
過往人所愛的美景,除了一種延續感,也覺得自己終於跟剛才的那些
化作文字的血肉,有了同樣或相似的感動。好像可以靠近他們身旁、親
耳聽他們交談似的感覺。
    今年中秋才多看了幾眼月亮,帶著黃暈的月,不覺特別好看。沒想到
初十八了,卻見到動人心、攝人魂的皎月。看來今年的月真的是賞晚了
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onefie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