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極度迷戀宋朝,而且是北宋南宋皆愛。
北宋有如夢般的汝窯,南宋有纖細絕美的冊頁。

從小就常常在某一段時間內,會特別喜愛某個時代,然後神遊其中,
或是耽溺在那個時代的風格、文化…等等,
有時還會隨著那個時代發生的事而感傷難過什麼的。
耽溺過的時代也不止中國的南北朝、宋朝、明朝和清末民初,也有18世紀的歐洲或是平安時期的日本。
以及,華麗糜爛的時代也特別容易引誘我。

這幅馬麟的秉燭夜遊圖就有這種末世豔怨的味道。
馬麟是南宋大畫家馬遠的兒子,南宋滅亡後,他也跟著下落不明。
也許是身為宮廷院畫家的他無法逃離這場歷史的災難。

畫面的右上方有一輪明月,點出時間是晚上。
而其中精美雅致的建築,有一些文章考據後指出是南宋宮院的某一處。
裡面有位穿著白袍坐在椅子上的很可能是皇帝。
而庭院裡點著兩排蠟燭,
並且有如輕霧般盛開的樹花,所以有可能是想在夜晚點燭賞花。
遠處還有幾疊青山,那種山頭以下就逐漸地消失淡化,宛若煙水迷濛的視覺感受;
是馬家畫法的特色之一。
並且,這種畫法也很能表現出距離感或景深。

美好的時光與事物常如花般易逝,所以連夜晚的時間都不要浪費,
點起燭光即時享樂。
不久後南宋也真的滅亡了,回頭看這幅畫,忍不住猜想:
畫中人也許有自知之明,他們是帶著怎樣的心情點燭,又帶著怎樣的心情製作這幅畫?
秉燭夜遊當初的典故這些人應該知悉吧?(何況是宋朝,皇室的文化水準可以說是歷代最高)
這難道只為了風雅嗎?
還是已有心理準備似地盡情飲盡最後一口華美?

暈黃的燭光照映烘托下,花朵又是怎樣的風情?
在白天的陽光下,萬物常顯得清晰分明、洋溢生命感;在月光與燭光的輝映下,
也無法將花朵照得片片分明,纖弱的花兒們此時應該顯得更曖昧朦朧,別有一番嬌羞韻味吧?
畫中人也許還吃著美味的糕點,聽悅耳的音樂,或與他人作詩吟對。
多美好的一晚,只可惜不知是否還能有幾次這樣的夜晚。

宋朝,我覺得特別是南宋,在某方面延續了宋徽宗的品味和美感。
一種非常精緻的貴族品味,也是「造作的」和「人為的」的美感。
(造作和人為二詞在此不帶負面意涵,只是用以描述其某種特色)
其美感與風格比較近似婉約派的宋詞而非蘇東坡等文人豪放派的宋詞,
這種精緻絕美常讓我覺得太極致,甚至到了挑剔的地步,
它的背後要有非常豐厚的文化涵養和知識才能撐得起來。
可能是已經到達了某種極致,以及時代條件的限制,
宋朝以後這種非常優雅而且內斂的皇室品味不復出現在之後的王朝裡。
不論元代、明代和清代的皇族,都無法在這方面和宋朝趙氏皇族相比。

事實上,宋朝發展建立出的諸多品味和文化成就,始終是後來文人所追慕的高標。
不過關於上述的種種以及其他相關的事,無法現在一次完結,
先寫到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onefie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